注册

DeepSeek回答里面的广告靠谱吗

2025-08-08 & 来源网络

一、广告植入现象普遍,但来源与真实性存疑

  1. 商家主动利用DeepSeek背书
    • 多个品牌(如安克、安慕希、可复美等)已公开使用“DeepSeek推荐”作为营销标签,甚至有商家直接展示AI对话截图作为广告素材。例如,上海某拉面店将DeepSeek推荐其店铺的对话打印成广告牌,但用户实测发现推荐位置与实际不符。
    • 母婴博主、护肤品牌等通过AI生成“推荐内容”,如声称某奶粉“适合易过敏宝宝”,但AI的回答可能仅基于商家提供的营销文案,而非客观评估。
  2. 广告内容与用户需求关联牵强
    • 用户询问家庭问题时,AI突然推荐保健品,称“家庭责任感强的人压力更大,需补充特定成分”,但家庭问题与保健品无直接逻辑关联,疑似为广告植入。
    • 类似案例中,AI在推荐餐厅时混入已停业或位置错误的店铺,显示信息未经过严格核实。

二、广告背后的利益驱动与信息污染

  1. 商家付费优化AI推荐
    • 营销机构提供“AI搜索可见度优化”服务,通过发布高权重媒体稿件、调整关键词等方式,提高品牌被AI推荐的概率。例如,某婴幼儿奶粉品牌花费3万元优化后,成功跻身AI推荐名单。
    • 此类服务本质是“AI版SEO”,但AI的推荐逻辑与搜索引擎不同,优化效果不稳定,且可能挤占真实信息的展示空间。
  2. AI训练数据被污染
    • DeepSeek的语料库中充斥营销号内容,导致推荐结果偏向广告。例如,用户询问适合入门的相机时,AI推荐已停产的老旧型号,疑似因商家通过历史数据操纵推荐。
    • 医疗、理财等领域的推荐更需警惕,如AI推荐“口碑极佳的专科医院”,实为莆田系机构,存在重大健康风险。

三、用户需警惕的广告风险

  1. 虚假宣传与误导消费
    • AI推荐的商品可能不存在或质量低劣。例如,用户根据AI推荐购买书籍,出版社却表示无此出版物;推荐餐厅实际已歇业或位置错误。
    • 商家利用AI的“权威感”包装广告,如声称某护肤品“抗老成分领先”,但未提供科学依据。
  2. 隐私泄露与数据滥用
    • 部分AI广告通过收集用户数据(如位置、搜索历史)实现精准推送,但数据使用透明度低,可能被用于非法营销或诈骗。